非常欢迎您进入我们的 <留言室> 或 <论坛> 交流

                                  

     

 

衣 惠 春

 

1.      人应该有追求。因为追求会激起生活的波澜,使人在追求中看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也是对自身力量的考验;有了追求,生活才会充实,生命才会勃勃英发。 追求,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艺术之魂。

1986.10

2.      一个艺术家,首先必须是一个思想家。思想不单单是艺术的思维,它应该包括政治远见及思维方法——即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论与辩证法。   

      单单会画几笔,不仅仅可怜,也是可悲的。

                                                      1986.10

3.      艺术的可贵在于真城、动情、感人。不管是那种风格,那个流派 ,都应该是艺术家心田上开出来的花。

                                                      1986.12

4.      宏观宇宙的气概,来源于博大精深的才学。 拼搏向上的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

                                                      1987.1

5.      脸上的皱纹,仿佛是一段乐谱,有欢乐轻松的节奏,也有忧伤低沉的悲歌,交响着生命的乐章 ,凝聚着对人生真谛的求索。

      脸上的皱纹,宛如一条条垅沟,有春天的播种,也有秋天的收获。是苦的痕迹,是笑的余波,铭刻着昔日的拼搏。

                                                      1987.3

6.      在艺术的大潮中,各种理论、各种风格,犹如大千世界一样多姿多彩。每个艺术家都在走自己的路而又都在苦苦地求索。

      我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心灵的眼睛,它总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艺术家心中的真、善、美统一起来。离开了这种完美的统一,艺术之花将会枯萎。

1987.6 

7.      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我为山写照、为水传神。那大海的碧被、长江的朝霞、庐山的清泉、华山的悬崖、泰山的绝壁、草原的黄花、苏杭的庭园、厦门的彭浪屿、高尔山的古塔、萨尔浒的元帅陵……都在我的速写本上和创作里得到了艺术的升华。

      这些历历在目的艺术音符,谱写了我的人生乐章。

                                                      1987.7

8.      没有灵魂和感情的艺术是丧失生命和朝气的残荷败柳.我要用赤诚的心血浇灌自己的艺术之花。

                                                      1987.8

9.      大自然的威力,足以把人吞噬掉。如果你真想把它原原本本地搬到画面上,那累死也达不到,反而成了大自然最拙劣的奴仆。只有当你被大自然某一种美的内涵,美的格调,美的联想所打动、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借以抒发由此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思想,一种信念的时候,你就会使大自然或概括、或夸张、或变形,使他人格化、理想化即艺术地再现出来。这种景与情的和谐统一,是作品成功的内在力。

  1987.9

10.       石垒的山,石砌的湖,不高不大,不奇不怪。然而一石可窥千峰叠嶂,一水可映万顷碧波。几天来我早晚坐在石边,面对着一泓碧水所倒映的蓝天白云相看不厌,神凝情聚总想悟出些道理来。要在艺术的茫原上求索自我的艺术之路,要在辉煌千古的艺术宝库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之光……

                                                     1987.9

11.       用学来的技法去纺织一个网,把自己禁锢在这个网里而不能自拔,是艺术上的悲哀。当初建立这个网时几经磨难,而今要从这个网中解脱出来则要靠更大的胆识和勇气,这个解脱是个飞跃,离开了这个飞跃,也就谈不上是个艺术家而只能是人云亦云的画匠。

       缺乏灵性和自我,意味着艺术生命的枯竭弯。

1987.9

12.      研究他人的生命之路,艺术之道,可以看到一个新的天地。所谓旁观者清正是这个道理。而真正看清他人之后,再来认识自己就容易多了,也就是说找到了一面镜子。

                                                       1987.9

13.       有的人活着,但生命早已枯萎了。这是因为他用自己编织的绳索把自己捆缚在一根柱子上。我不愿意自己挖一眼小井,就在井底下自我陶醉。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艺术的可贵在于创造。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只有不断否定自我,去追求新的艺术天地,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我做为国内唯一研究中国画的机构——中国画研究院的首批进修生,更有着生命与艺术和时代息 息相关的紧迫感。名师的教诲、画友的启迪、环境的熏陶,使我受益非浅。那心中熊熊燃烧的艺术之火,进发出对生活对艺术的炽烈的情感,手中的笔墨渲泄着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理解。我时常一个人坐在院内的石塔下苦苦思索、反省、自悟。并有拙诗记之:

      卧看红霞起,静听知了声,佛我相对坐,谁解此中情。

      路,没有尽头。等待我的只有走下去……拼搏与追求。

1987.11

14.      在中国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卢沉老师走在许多人的前面,他可以心安理得地去追求自己的艺术王国。然而,当他跨入西方世界之后,那博大、崇高、精美的古典艺术和奇特.莫测、富有强烈个性和充满活力的现代艺术,使他倾倒、惊愕、以至自愧。在反复深思中,他的心中升腾着强烈的民族自强心和步入世界艺术之林的决心。然而要从中国许多人有意无意设置的障碍中跃过去,要从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谈何容易。

      历史上总是有先哲在前面披荆斩棘、偷果盗火,给人间带来生命与光明。中国画的艺术发展需要这样的先哲。

1988.4

15.       艺术的共性是理念和感情的结合,是生活美和艺术美的统一。在这个共性之中因各有侧重,形成了以重具象、重意象、重抽象三大流派为主体的多元化艺术世界。在每个派别中,又因为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艺术经历不同:性格、修养、志趣不同:表现题材、形式、技法的差异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就在于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个侧重方位,去强化它、完善它,达到他人无法企及的境界而独领风骚。

1988.5

16.      艺术家在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人间图画的同时,也在用刀不断雕塑着自己。

1988.9

17.      强调“自我”救了许多愚人,也害了不少聪明的人。艺术家的自我,只有始终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才有出息。如果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纵有才华也难得施展。

1988.11

18.      在艺术的大千世界里,我苦苦地追求那一块属于自己的芳草地。这里洒下我辛勤的汗水,留下求索的足迹。我深深懂得,从别人身上摘下来的花戴在自己的身上很快就会枯萎,只有自己亲手培植的花,才能结果,即使是一株小草,也会闪耀着生命光华。

      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之路,是我坚定的信念。在状物、写 意与寄情之中,倾注我对人生与艺术的理解,以达到“物我相忘”、“天人合一”的境界,使自然美升华为艺术个性美。

      自我认识,自我完美,并敢于自我否定,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是极其困难,也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艺术道路的抉择与艺术风格的追求,同时也是艺术生命力盛衰存亡的关键。

1988.12

19.      站在山的脊梁,举目远眺,无限云山汇入胸间。吐纳清新的山林之气,使我心旷神怡,周身轻松。神奇的大自然是我艺术的源泉,生命的根基。

1990.1

20.      梵高说过,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愿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这至理名言在拨动着每一个热爱艺术、珍视人生的艺术家。

      我在这变幻莫测的黄山搜妙创真,就是要得黄山之气,以铸自己之魂,而见之于笔墨丹青。 艺术与我的生命同在。我选择艺术作为我的生命,是我生命历程中的必然抉择。当生命的磁场与艺术的磁场相遇,我看到了灵魂之光、生命之火。因此,艺术便成了我生命的表象、生命的化身,即性格、气质、学识与修养的结合体。

1990.7

21.     艺术之道、至大至精、至深至微,足以吞噬掉一个人毕生的精力。没有虔诚之心,执着之情,没有超脱世俗的率直天性和大智大勇的胆识是不行的。

      有“真予不夺之志”方成大业。这是看张仃老师画展给我的启示。

1990.7

22.      采天下山川之气,得古今名家之魂。

      寄平生之情,传丹青之神。                      

1990.7

23.      我是树上一个不熟的苹果,有红的一面,也有绿的一面,但它的心却是洁白、青甜的。

      成热与完美,只是我美好的渴望与不懈的追求,倘若有这么一天,苹果就会掉在树下,回归哺育他的大地。

1991.3

24.       在人生与艺术这个漫长而又短促,艰难且又充满乐趣的路上,我己步入“天命”之年。每走一段,我总要回头看看,即不为成绩沾沾自喜,也不为失败垂头丧气,从中寻找出未来的方向和脚步是我的夙愿。

       一九九零年冬去春来,夏过秋至,应黄山写生画院之邀,我与著名国画家黄润华、姚治华、张仁芝诸先生一起任教。其间五上黄山,并涉足于九华、齐云、敬亭、太极等名胜、或对景创作、或记忆默写,完成了百余件作品.真诚地表达了我对黄山和黄山文化的爱恋。

       黄山奇绝,天工造物,使古往今来多少丹青大师叹为观止,而我更有望洋兴叹之感。我只能在黄山这个无比灿烂的艺术宝库中,用赤诚之心和辛勤的汗水亲手摘取一片叶子而己。我把这些作品奉献给养育我的祖国和人民。

       我不贪求什么,也不怕失去什么。路,还有很长,等待我的只有顽强的拼搏与不懈的追求。

1991.4

25.        不为世俗所左右,不卑躬屈膝去乞求眼前的小恩小惠,不为他人的荣华而燥动,不为他人的眼色而喜怒哀乐,而是把心静静地深深地沉下来,把如海似火的痴情紧紧地包容在自我的灵魂里,将它凝聚成巨大的生命力,去构建那属于人民、属于时代、属于未来的艺术殿堂,而对自己所得到的一串串苦行者足迹却无怨无悔。 

  1991.11

26.   振奋中华民族之精神,弘扬炎黄之文化,乃千秋伟业,要靠许多有志之士去默默地工作、苦苦地奋斗,以至迎接世俗、利禄和低俗文化、卑劣意识的挑战。我把自己看成是祖国文化长河中的一滴水,民族精神的一段脉搏,他的生命和价值与祖国与民族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良知。

1991.12

27.   煤矿是一条乌金的河,我是这条河中的鱼。从而立之年到天命己过,我和这条河息息相关.矿工们铁铸的臂膀是河床,闪闪的矿灯连接成跳金蹦玉的波浪。

      这条河,给鱼“游于艺”的天堂。                     

1992.1

28.      我记得诸葛亮在《戒子书》中提出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谓千古不灭的至理名言。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艺术上有所建树,不把心静下来去认真读书、严肃思索、勤奋作画,怎能有出息?燥动于名利,忙乱于应酬,杂耍于把戏,实为艺术之大忌。

      管子曰:去欲则寡,寡则静,静则精,精则独,独则明,明则神矣!

      吾当铭记。

1992.2

29.       对生活的直接感受是我艺术生生不息的源泉。丹育来自造化。如果没有这么多年来的观大海、游长江、登名山、踏草原的躬身实践,如果没有餐风饮露,跌打滚爬的真切体验,创作热情与创作灵感,岂不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无魂之躯?

      然而,也必须懂得,一个艺术家驾驭生活的本领源于他的思想、情操、学识、修养与艺术功力。

      赏光观景者无数。艺术家心灵中独有造化,艺术与艺术家的生命才有价值和意义。

   1992.2

30.      画画的事是寂寞之道,艰辛之路。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画家,无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饱尝了酸甜苦辣,经历了无数坎坷之后,一步一步地走完自己生命与艺术之路。

      作为从事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画研究和创作的人来说,面对着历史悠久、传统丰富的中国画无不感到困惑。这种困惑从总体上来说,是当代中国画如何适应社会变革,并与世界文化潮流同步,使其达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对画家来说就在是自己的有生之年,如何创作出富有时代性、民族性和个性的艺术作品。面对着困惑,或自弃或自强,现实将使每个有志于中国画繁荣与发展的画家做出明确的回答。无论是固守传统,无论是主张西化,无论是强调中西合璧,每个有出息的画家都在自己选定的航向上奔波着。

      我向何处去?我依然无怨无悔地执着追求“外师造化,中得是心源” 之路。造化给我以新意,我赋造化以精神。

 1992.6

31.      中国艺术的基本轨迹:不以求真为能事,不慕荒诞为时尚,才创作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中国画家手中的画笔,如幽冥宇宙的魔光.这魔光如烈日,似皓月,象闪电,同萤光。它索取的不是真的实体,而是实体的影子.影子虽然与实体相依为命,不可分离,但它变化莫测,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长或短,令人神往。取舍真与幻的魔光是画家学识、修养与艺术追求的升华。

1993.4

32    苍天茫茫,大河悠悠.。我的山水画创作是我人生苦与乐,爱与忧的精神再现,是我乐观、进取品格的化身。画,人也;人,神也。俯观终宇宙,不乐复如何,愿我用旺盛生命、炽热之情所描绘的山河画卷与人民同在,与时代共存。

1994.5

33.      我的画是兴来不可遏,挥手任涂抹。多大的画也不打草搞,任情感而渲泻,见落笔而生发,图成心乃安。我的文亦是情为心声,一吐为快。片言只语常随手记速写本或日记本上。

      画与文,是我生命的足迹。

1994.9

34.      没有形式就没有艺术。独具匠心的艺术形式与方法,是画家随身之宝。但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他表现了画家对生活的挚爱。自己动情,观者动情。因此,对艺术形式、技巧的深入研究是画家一辈子的基本功,如同兵库中储备各种兵器一样,当创作和情感需要时而能随心所欲地运用,而不是无血、无肉、无情的形式翻新。 

  1995.7

35.      人生是酸甜苦辣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阴柔与阳刚并存是大自然的常态。一个画家怎么能用一种情感去淡化人间百态;怎么能用一种技法去僵化万种风情。多年来,我的山水画创作总是把生活中的第一感受(即思想与情感)放在第一位,一切艺术方法都为之服务。景不同,情亦不同,技法也随之不同。如果为一个狭意的“风格”而使自己的作品千篇一律,岂不成了一生中只会笑而不会哭的傻子。

1996.10

36.      理论的苍白与猖狂,常常使许多画画的人或膛目结舌或不屑以顾。作画之余,拿出时间来读读理论文章,收益之外、总有几份感慨。

      老生常谈,旧文翻版尚可温故知新;侃侃而淡、绣花枕头,虽雾里看花, 也能悦目消遗;可笑者是那些猎奇文章,以求骇世听闻;可悲者是那些总想画一个圈让画家往里跳;可恶者是那些天方夜潭式的吹捧文章,“大师”、“项尖”、“超级”、“大王”的桂冠乱飞。

      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是一对孪生姊妹,但愿他们相依为命,都健康、真诚地活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的是星光灿烂。

1997.11

37.   我爱山河,我爱山水画,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它有气势,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更能自如地抒发我心中的豪放之情。而抒发这种惊天动地之情和表达这种雄浑博大的气势,我认为没有大画是不行的,虽说画好不在大小,但一幅好的小画与一幅大的好画是不能相比的.一个画家的创作生涯中,大画的分量不可少。

      半年来,我集中精力创作了十幅以古典诗词名篇为题材的丈二匹山水画,表达了我对大山水,大气魄,大制作的情有独钟。每幅画都是在激情中完成的。饱淤沃看,历历罗列于胸中的山水,与《赤壁怀古》、《观沧海》、《春江江花月夜》、《腾王阁序》、《岳阳楼记》等名篇中的意境相结合,无尽的山川呼之欲出,心随笔运,取象不惑,成为我艺术旅途中的一次壮行。

1998.12

38.   到大自然中去,当我面对着那连绵起伏的峻岭,那川流不息的大江大河,我感到人生的短暂与自我的渺小,与此同时,我更为我自己的胸中能容得下万水千山而感到生命的快乐和自豪。         

      五十多天来,我途径山东、安徽、浙江、四川、云南、贵州六省,所到之处,遍访古今胜迹,体察民俗风情,广交四方艺友,采写名山大川,感悟人生真谛。青城山、峨眉山、乐山、黄果树、热带雨林、乌江、澜沧江、都江堰等无不尽收眼底,留下近二百幅速写。

    “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我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山河中去,用饱蘸激情的画笔,用自己的艺术把胸中的山河变成或雄浑博大或清秀幽远的画卷,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奉献给时代。

1999.11

39.  艺术的哲理蕴含在生活的哲理之中。大自然的日出月落,山高水长,阴睛雨露,春华秋实,人世间的苦辣酸甜,嬉笑怒骂,悲欢离合,都赋予给艺术家以情思与灵感。艺术技巧,只有在情感与哲理的驱动下,才能完成有血有肉有理有情的好作品。               

  2000.2

40.   在长途跋徒中,有经验的苦行者都知道,走一段路就要休息一下、精力充沛时就要加快步伐。节奏的变异,带来了新的动力。

      艺术之路也同样是这样,一方面要苦苦修行,一方面也要放松解脱自己,以求顿悟。渐修与顿悟的每一次交替,都会带来思想与艺术上的飞跃。

2000.2

41.      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所以有过人之处,是因为他在纵观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了解当今艺术状况和未来的艺术走向之后,找到了自己的方位,并根据自己的 条件,明确追求的方向,笔耕不辍,探索不已。

2000.5

42.       一个真正的而有出息的艺术家,他从不会隐瞒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情感是艺术的载体,观点是生命的根基。矫揉造作,阴奉阳违,是画品与人品的大敌。

2000.8

43.      珍惜生命就会珍重友谊,因为友谊是生命长河中的朵朵浪花。

2000.9

44.      今天,有这么多亲朋好友应邀来到这个温馨而又高雅的元享酒店,和我一起度过我的六十岁生日,并同我一道回顾我所走过的人生与艺术之路,同时又给了我那么多祝福与祝愿,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六十个春来冬去,有桃红柳绿,也有雨打芭蕉。人生的坎坷,艺术的艰辛,我并不介意,功名得失、金钱地位也如浮云一样在我的跟前飘过。   

      我所珍重的并深深铭刻在我心田的只有一个情字。这情,是祖国人民,父母的养育之情;这情是朋友们坦城相持,给我以关心支持的鱼水之情;这情是我与诗书同道诗文唱合,切磋技艺的翰墨之情;这情是我与爱妻相依为命的牵手之情;这情是我与亲属、孩子们的骨肉之情。我把这人世间的真情凝聚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恋之中,并化着笔墨丹青留在人间。

      艺海天涯,人生苦短。六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脚下的路从今天开始又跨入了一个新的起点。请大家放心,我的生命之花将为情缘而绽放,我的生命之火要为艺术而点燃!

      亲朋好友们,让我们把这浓浓的友谊之酒斟满,把酒杯高高举起来吧,让我们相互祝愿,相互祝福,为事业、为情谊、为健康、为快乐干杯!

2000.11.17

45.       如果说“性本爱丘山”是人之常情,而当我由少年爱画画,青年学画画,步入暂短而漫长的人生与艺术道路之后,则成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崇拜者,“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苦行者。我从众多的艺术之路中选择了绘画;在国画各个画科中与山水画情有独钟;在山水画不同的门派中取向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一意孤行、矢志不移。我认为画画是人生天性的再现,画来画去画自我。我的自我就是与山川同在。山的宽大胸怀、朴实品格、不屈意志,无限活力都是我一生所敬仰、所追求、所遵循的境界,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春夏秋冬、风晴雨露所赋予人世间的阴柔之美和阳刚之气,是我人生与艺术的理想王国。

      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名家名作无一不是从生活中来。我躬身实践“敢言天地是吾师”的至理,而每一次实践都会带来思想与艺术上的飞跃,情操与修养上的升华,并在渐修与顿悟的交替中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开拓着我人生与艺术的主航道。我深知在历史悠久、传统丰富、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中国画界里,追求我的心灵之光,构建属于自我的艺术殿堂,需要付出一辈子的辛苦。

       多年来,我的足迹遍及祖国名山大川和家乡的山山水水,在大自然中我观其情势,得其神韵,感悟人生之哲理,放怀笔墨于丹青。或对景创作,化实景为意境;或勾画速写,质势并取;或弃舍表象,记取意势于胸间。大海的碧波、草原的白云、大江的奔泻,高山的雄浑,化着甘露滋润着我的生命与艺术,使本来渺小的自我与暂短的人生,感受到胸怀的博大与生命的永恒。而在大自然中所经历的艰辛、磨难、惊险以至绝望,同享受到的悦目、欣慰、惊叹、狂呼一样,都是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使我梦绕魂牵。

      在艺术的大山面前,我还是个刚刚扣响山门的探索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0.11.29

46.      可以断言,不管时代如何进展,不管中国画出现什么新的技法,走向什么多元,中国山水画那种博大幽深的意境;那种层峦叠嶂,大江东去,白云翻飞,泉瀑激湍的题材,依然是中国山水画的脊梁与永不调谢的艺术之花。这种深深扎根华夏民族大地的艺术之根已成参天大树。不管什么人,打出什么招牌,来抵毁它,企图砍倒它,都会以失败告终。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国功夫―——是流在华夏子孙心中的血。

      我所说的大山水,大气魄是雄魂、是脊梁、是长江、是泰山……并不意味着不要多姿多彩的内容与形式。但对那些以创新为名,把传统的东西完全搞得面目皆非,硬要人们去认为这才是中国画新的发展方向,就有些荒唐可笑了。

    艺术的规律是千百万艺术家的实践与广大民众的抉择所共同创造的。

2000.12.25

49.     将色彩、墨、乃至金色同步而作,是近一个时期我在山水画创作中大胆尝试的一个新的笔墨程式,其特点:一是墨色相间、相混、相接;二是色彩斑斓有新的视觉冲击力,创新含量大。

      但如何形成规律,尚须实践与思考。

001.1.10

50.      画家在创作中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调动好自己的情感。才能把最好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以绘画为载体的物质财富。

     平日的生活积累,才学修养所蒙发的创作灵感往往会被一首歌、一个电视镜头、一段诗文或眼前一件很平常的事物,而一触即发,一闪而去,善于发现它,及时抓住它,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把它基本特点表现出来,是画家的天职。

2001.2.15

51.      当情绪激昂,创作欲望十分高涨的时候,就是趁热打铁,展纸挥毫,一连画他几张;当情绪隐定,富有精力的时候,再来收拾整理即兴创作的初型;当情绪有些疲惫的时候,只能画些局部,需要细画的地方了。

      而当情绪再度高昂时再来审视作品的全貌,以求最后定局。情绪即情感即律动的节奏,把握它就能将自己的生命规律与艺术规律和谐的统一起来。

2001.2.15

52.      创作过程中,我常常几次将画恳挂于墙上,进行审视,特别是认为已经无能为力,画不下去的画,隔数日再挂起来“审视”。所谓“审”就是站在艺术评论家的立场上来评论,来挑毛病。

      做人同作画一样,也要常常来审视自我的言行与胸怀,不断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理想王国。

2001.2.16

53.      凡成大业的画家,要耐得住寂寞,也要耐得住清贫。寂寞意味着孤独,避开世俗的喧嚣,静下心来潜心创作。

      清贫则轻功名利禄,不为物欲横流而左右,以平和的心态去追求自己的艺术境界。

 2001.2.18

54.      采天地之灵气,纳山川之神韵,铸人格之品位,耕艺术之田园。

      在艺术创作中追求新鲜感,新的格调,新的技法是一种刺激;仿佛闯进一个新的冒险乐园,画家在心理上是一种往日疲劳的解脱。人生苦短,应有万般风情。我历来主张一个画家不应该为了一种风格的形成,就在这一个天地里跌打滚爬;应该跳出自我束缚的井穴,到广阔的大自然里, 在无尽的艺术乐园中,任自己情感的渲泄,享受自由,享受才华应该得到的一切。不做自己的奴隶,不做一种技艺的殉道者,生活才会有滋有味,艺术才是多姿多彩。

 2002.11.23

55.       大画画累了,画小幅;粗犷的笔墨玩腻了,就来工细一点,把神收下;以境传情觉得不够劲儿,就以意写心,象野马撒僵一样奔跑他几百里。生命节奏的变换,一张一弛,会带来生命的活力与艺术的创造力。

2002.11.23

56.       大约四十米的武夷山图卷草图已完成,确定了画什么之后,怎么画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现将艺术表现手法设想如下:

      整体格调:见笔、见墨、见色、清秀、典雅,表现武夷山丹山碧水秀出东南的意境。

      以武夷山代表性的景观为主线,全使其特征鲜明,概括而夸张,并注重山与水的交错,体现出九曲十八弯的多姿。

      江南多树木。表现手法上求其多变,与山石对比起来。山顶山腰,树色重,山石色浅,树应以点墨为主。山根山石色重,树色浅,树以夹叶、出枝、用线勾芭蕉叶、竹子等为主。远山,用丙烯铺淡青淡紫色,大笔铺形,未干以墨破之,少墨加皱。 云用渲染法。武夷有丹崖碧水之誉,丹崖可用赭石,少加朱磦色。整体画面罩一层淡青绿,以突出九曲之水的委婉清丽。

长卷:长而不平不庸,就要强调墨的节奏,在保证技法统一的基调上,应加强笔、墨、色的变化,突出形象的个性化。 切记: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与连续性、统一性。用笔:应放得松一点。   

 2003.1.5记于长卷草图墨搞完成之日

57.      泰山玉皇顶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登峰造极”四个大字,表达人们对泰山的崇敬致极的心境。泰山是一座山,它屹立于天地间,又立于炎黄子孙的心中。

      那么,在艺术的天地中有无象泰山这样登峰造极的大山?我认为是没有的。艺无止境。中国历史上不管多么伟大的艺术家,只能说是群山中的一峰。  

2003.1.11

58.      武夷之美,集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于一体。山的奇绝伟岸,九曲溪的清幽委婉,是抒情小调与交响史诗的融合。表现这种美,正与我人格力量和艺术魅力合拍。

      为了表现这自然美,人格美与艺术美,我将它化着构思、笔墨、色彩……线的律动,墨色的交错。那尽情的挥洒与精心的描绘,黑与白、粗与细、笔墨与肌理,演绎着自然、人、艺术的和谐 乐章。

 2003.1.20

59.      我不愿意把自己围在胡同里,在所谓的个人风格中去搞山头搬家,笔墨游戏,这是我人生重在进取、艺术力争创新的基本取向。即使在以表现武夷山这同一内容的长卷里,我总是在保持艺术完整性的原则下,尽量变化表现手法,使其长而不腻,长而不凡。这种艺术技法上的变换,会使人保持新鲜的艺术冲击力,使人在艺术的起浮中感悟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2003.1.21

60.      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创作的根基。艺术缘于艺术家的生命。生命在创作中体现出的价值则在于心态的平和,尤其在长卷的创作中,即要保持旺盛的创作欲望与激情,又要不激不励,文质彬彬;把自己的情感慢慢地说出,把自己的  艺术理念娓娓地现于笔墨间。

      长卷是艺术家生命与艺术一道难解的试题。

2003.1.22

61.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最基本的美学思想。表现一个有特定地域风貌的山水画更离不开这一点。“指鹿为马”行不通,照搬自然又徒劳无益。我通过游览、写生、体味,从中找到属于武夷山山水风貌的基本艺术语言——笔墨程式;更深层理解武夷风光的美的属性,从而进行艺术上的概括、夸张,使自己的作品写实与写意、具象与抽象、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达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003.1.23

62.   从少年学画,五十载春夏秋冬转眼而逝。步入花甲,来到京华何图何求?当衰年变法。一代宗师白石老人从湘潭来北京,以“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之勇气,破釜沉舟、衰年变法,终成大家,为后学之楷模。

      在自己深厚生活积累和沿习传统功力的基础上,在研究自身艺术发展规律和探索时代、审美需要的同时,通过艺术实践使自己的艺术步入变法之路。武夷长卷的制作,无疑是这一历程的警示和基石。

2003.1.24

63.   行成于思。一个画家要在不断研究总结自己艺术技巧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使之在美学思想、创作观念上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在独到艺术见解的指导下,才能有独到的艺术。

      一次创作的实践,将是一次艺术思想的升华。

2003.1.25

64.  长卷是长篇小说,不管有多少曲折的情节,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

     变化与统一是长卷艺术生命重要基因。在艺术技法上,我所追求的是线与面、色与墨、粗与细的变  

     化与统一。节奏的变化,会引起视觉的新鲜感。

 

65.   技法、规律总是为人所总结,为人所利用。由于每个人的学识、修养、性格和艺术取向的不同,总会有不同的创造、理解与应用。

      艺术的规律,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定律,他总是在一个大的框架内而呈现出千奇百态、多姿多彩的变化。即使同一个画家,由于身体、情绪、环境、心态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变化,而在艺术实践中又总会有许多新的规律、新的技法派生出来。

2003.2.23

66.   在中国画浩如烟海的画论中,“气韵生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笔墨当随时代”可谓三大金科玉律,是我继往开来实现人生与艺术价值的路标。

2003.3.10

67.   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画, 在其发展长河中, 辉煌总是和不同历史时期大师们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作品联在一起。顾恺之、李成、范宽、吴道子、王维、王希孟、黄公望、沈周、八大、石涛以及近现代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李可染……他们的名字后面,还有他们的精神、品质、气质、修养、理论以及人生与情感世界。

      当一个时代被公认的大师相继而去之后,总会有一些真假大师揭竿而起,或为逝去的大师排座位,或为自己争座位甚至闹出许多笑话,造出了许多奇谈怪论。

      千秋丹青,只有评说。

2003.3.24

68.   画者,人也。人何为画,才情所致。无形之神趣,见笔墨之律劲。读书,识古人、修养之本。行路、师造化,精神之源。

不读书,不知古人之贤德,不行路,不知天地之博大。知贤德以养心,知博大而励志。

2003.5.10

69.  我把“师造化”当着通向艺术最高境界的必由之路;把勤于写生,看着是我一生的基本功。除了对景以笔墨即席创作之外,数十年来坚持画写生。大量的写生和写生题记是我艺术与生活的足迹;成为我艺术成长、作品富于时代精神和鲜明个性的基石。

     去年,全国美协组织的齐鲁采风团,在胶南采风时,团长、全国美协副主席刘文西先生,在我速写本上的题记:“写生是画家一辈子的基本功”是为至理。

2003.5.23

70.  自5月3日始,着手创作十幅六尺山水画,至6月2日题款用印。

     感悟:匠心独运,好的作品,要有独自的艺术语言,它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来自艺术实践中顿悟到的哲理。 构思要巧妙、不平庸,要在人们意料之外,不同凡响。构图要奇绝,不流俗套,敢大起大落。要特别注意空白的运用。

     在着重整体感,厚重感的同时,强调笔墨的韵味与灵动之气。注意虚与实的对应,特别是虚的表现。笔墨程式上,要注意自己的创造,并进一步强化,使之成为新的格局。要乱而有序,序中求乱。 创作的收获不仅是作品,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和教训,得失有自知之明,知不足者常新,方可成大气候。

2003.6.5

71.  中国山水画的皴法是山水画最基本的艺术语汇与艺术形式。在悠悠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的发生、发展,变化无穷。皴法不仅表现出山的形、质、神韵、气的四季之变、地域之差,更能展现出人文精神与时代风采。画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山石三大皴法,即线皴、点皴和面皴,则是皴法大观的概括。而线皴则是皴法的根本之法,并由此演变出各种皴法。因此,对线皴的理解、研究、掌握、运用、变化、发展为历来的山水画家和史论家、鉴赏家所重。

2003.6.15

72. 画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及作品,向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探讨,写出了许多有份量有见地的文章 或专著,这是当今画界空前繁荣、人才辈出的重要标志。然而某些文章,为了求全、求大、求其系统化,总是把古人的东西,或司空见惯的东西罗列起来,千口一词,无新意的老生常谈,就有些乏味。艺苑中,最难得的是开自家的花,最可贵的是说自己的话。

2003.7.13

73.   心静意远、散胸畅神作画之先河;墨色相同、纵横挥洒作画之起手;应迹象形、勾皴染点作画之定局;精心刻画,以眼代面,作画之收尾;立意为上、概括统一作画之终结。

此五步为余近一时期创作以十渡为题材作品的基本程序。从无为到有为再到无为,即从抽象到具象再到意象。

程序、过程、是一个画家画风、画格的基本轨迹。

2003.8.1

74.   画家要有渊博的知识,执着的追求,为自己的艺术之路一生无悔,更要有跌宕起伏的精神与情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仅仅是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感悟真善美的陶冶,以及笔歌墨舞的欣悦与作品成功所带来的笑声与掌声,而常常要面对是陷于沉思的泥潭、挣扎在绝望的艺术枯井,饱尝寂寞之道与追求变革的渴望与彷徨。这种内心情感世界的九曲波澜,演绎着画家的一生,也会迸发出代表画家生命的画卷。                   

2003.8.3

75.  中国画的历史总是在传统与创新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向前发展。矛盾时而对立,波澜起伏,矛盾时而统一,大海无声。

     传统是什么?传统是无数画家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典画论;是那些载入史册,并为世人公认的瑰宝巨制;传统是在中华大地上的客观世界,与中华民族子孙相传的政治、宗教、文化、道德、观念、风俗等主观世界“天人合一”的一种表象;传统造就了中华民族,也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传统是创新、发展的根基,既要传承下去,又要统领着发展。

否定传统,脱离传统故然是一种胆量,是一种尝试,但要把传统这座大山推倒,把这条大河改道,与外国的艺术同路而归,把某一种尝试当着中国画的发展方向,显然是一种浅薄。民族文化传统精华的存亡,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兴衰;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国家,又如何能独步世界之林。

2003.8.5

76.   中国山水画黑与白的大小、比例、形状、方位、走向所形成的节奏、律动是作品艺术品味、艺术风格的基本构成因素。作画时,当以这基本构成因素的合谐之美,去完成画面的物象,即山、水、树木等景观,画面上点、线、面以及墨与色之间的关系,而不受物象的羁绊。

2003.8.8

77.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笔墨当随时代”说明笔墨观的传承与发展应与时俱进。笔墨有广义狭义之分,变异有宏观与微观之别。然而完全离开了中国画的品味,把一切都包涵在笔墨之中,混淆了这个中国画基本的定界,则另当别论。

      笔墨之根,以线为本。线的长短、粗细、曲直方圆、横竖、疏密、肥瘦以及用笔的中侧、顺逆、快慢、轻重与执笔高低、松紧、实虚、平转、用笔的大小、材质、部位以及用墨的干湿、浓淡、积破;加上以各种技法所制作和形成的特殊肌理,可谓多姿多彩,万种风情。

孰为新孰为旧。智者以一求万变,以万变而归一,从心而出,以意为先。

 2003.8.16

78.  我爱祖国山川,我爱中国山水画。这是我一生的理想与追求,是生命与艺术坐标之所在。

     自少年爱画,青年学画,教别人画画,拜各家学画,画别人需要的画,画自己喜爱的画,凡五十多年来,不管生活上多么坎坷,艺术上如何困惑,却从来未间断过。虽无惊人建树,但问心无愧,追求不止。得丹青之乐,其乐陶陶,而不知老之已至。

积五十年之经验,可谓有三:一是老老实实识传统;二是认认真真师造化;三是一心一意搞创作。

学识、修养、性情、人品,则贯于三者之中。

2003.8.22

79.   一心一意搞创作,就是要一生锲而不舍,以平和的心态去画画,不为时尚而左右,不为名利而躁动。与此同时,要确立自己的艺术信念。一旦认准自己的主航道就要矢志不移走下去。

      我的艺术主航道是以心为源,以写为根,以意为本。以心为源:心即我。强调自我的存在,以自己的学识、修养、品格去认识自然,以自己独到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然,抒发自己与时代、与人民同命运,共呼吸的真挚情感。以写为根:传承中国画基本艺术语言——“笔墨”的艺术魅力,并以此为根去生发。以意为本:意即意境、意象。意境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自然美、艺术美、精神美通过意境来实现。而在构造意境时,不管是抽象与具象,都应以意象为主。意境的不同笔墨也随之而变。艺术形式即风格的多样性与画家的本性是一致的。意境要不断拓展与升华。要有知不足常新,求艺不止的信念。不断变异,大胆创新。

      艺术之路,甘苦自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