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大山者无言

 

——读著名画家衣惠春先生的作品

冯峰

识大山水者,见仁智。

画大山水者,多默言。

仰画家衣惠春先生之大名,还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事情,那时,我在无意识的读报刊中,读到有关介绍衣惠春先生艺术及绘画的文章,因极其喜欢他的山水作品,就一直记着了他的名字。2007年适逢株洲举办“中外书艺术名家走进株洲”大型文化盛事,在被邀请的众多海内外艺术名家中,衣惠春的名字也恭列其中。我记得当时有幸作为《尊我始祖走进株洲海内外美术书法名家作品集》的编委之一,有关领导征询我接待衣惠春等艺术名家的规格时,凭我对那次读报刊的“熟知”,我谈到了我的见解。后因忙于本次文化艺术盛事的一些文字工作,一直无缘睹先生的风采,甚为憾事。只留下一纸薄薄的《衣惠春艺术工作室》作品折页在手。而画家的山水,伴我是怎样如莲的喜悦啊!

读衣惠春先生的山水,需要一种心如止水的屏息。展现在我面前的衣惠春先生的山水国画作品,蓊蓊郁郁,苍苍茫茫,大气品驰,气相横生,洋溢一种超然物外的生命平和之美。衣惠春先生的作品在传统的脉络中纵横驰骋,气象层迭。他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那样气定神闲,然又游刃有度,张弛着巨大的写实性和回归性,散发着艺术的穿透力。但衣惠春先生是独特的,独立的,他在阔步天涯赴剑前行的过程中,绝不罔顾左右而言它,充满着自信的力度。他的这种昂然阔步的力度很多时候会让一些艺术家喘息之感,也会无语。他的作品是沉着和冷静的,他甚至过于沉溺在没有经过过滤的空气中踱步和思考,让伟大的自然山水涤荡自己。这样的过程使他在得大自在中更多了一份自信。水生情,山摩骨。中国人文下的山水浩浩荡荡走过了几千年,从来没有人敢说他阅尽了人间山水。这虽然道出了人的局限性,但无疑也是艺术的精奥所在。透过这一点,于是这也成为我无比崇尚衣惠春先生山水画的理由。

衣惠春先生的山水,涉大山大水,察天地渺渺,一脉天成。自有春风暗渡。他所理解和热爱着山水:秋山宜落日,秀水生寒烟。不是举轻若重,就一定要举重若轻。这是从事艺术的至要机理。

他把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与自然的理解,全部渗透进他的山水作品中。藏大象而无形,江河滔滔,日月不舍。

衣惠春先生无疑也是一位极具智慧的画家,他一直意图透过山水的本身说仁说义,渗透中国山水画在世界艺术之林独特的人文魅力,并且用他的审美思想进行图说。这一点于他很重要。

要传达和表现这种艺术与人文魅力,决不是仅仅靠手上的功夫就能够达到的,它必须通过艺术家深邃的眼神,广博的知识,以及依仗于包括对哲学、佛学、禅学等东方文化的广泛涉猎和体阅。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我们懂得了这些,我们才可以真正的见识眼帘以外的大山大水!

但作为画家的衣惠春先生不会说出来。因为,时年进入艺术与生命通透状态的他更加懂得了大山大水。识大山水者而无言啊!

 湖南省株洲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青年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