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衣惠春《魂系河山》艺术集有感

丛人

     怀着惊叹、钦佩的心情,我拜读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衣惠春的艺术集——《魂系河山》。受衣兄高看,嘱我写点感想,掩卷长思,心中虽有千万句,竟不知从何下笔,深感才疏学浅且腕端沉重。对于书画系“门外汉”的我,无力妙笔生花,且欠缺名人学者的真知灼见,只有力图通过描述我所了知的衣惠春生活片断,管窥蠡测其艺海情旅。

     洋洋洒洒,厚近300页,有300余幅艺术精品,囊括着国内诸多著名评论家、专家长者华语典章,诗、书、画俱全的这部集其大成的画册,不仅呈显出衣惠春几十年来在艺术上的涅磐般造化,而且展现出他那多彩的人生视野。

     有人说:“衣惠春是大山水画的传人,全景山水画的高手。”

     对此,衣惠春自我评价道:“我的艺术主航道是以写为根,以意为本,以心为源。”

     依我陋见:凝聚着衣惠春心血的这部《魂系河山》艺术集得以问世,主要缘于他内在精神追索上一直“情系人间”。

     记得梵高说过:“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与灵魂。”借此语来评介衣惠春的艺术人生再恰当不过,“一切物语皆情语”,“感人者莫先乎情”,这就是衣惠春的创作源泉......

 

艺术大家的情怀

     论年龄,衣惠春长我一轮尚有余;论情谊,我系衣惠春“抚顺——沈阳”的小老乡。缘此,我方一直沾光称他为“衣兄”。而我与衣兄的结交,恰是一句“情投意合”使我们成为“钢钢的挚友”。

     记得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我尚在《抚顺日报——周末版》当记者。在一次由文化界、新闻界的朋友聚会上,我认识了长发飘肩、谈吐高雅、性情豪爽的衣惠春。那次聚会的主题是庆贺当时身为抚顺矿区美协、书协主席、抚顺市美协副主席衣惠春的十幅佳作,在中国美术馆参加全国煤矿十人国画展,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在那边远的地方,在那个偏居东北一隅的小城市,有一名中年画家有幸赴京参加国画展,实乃这座城市的骄傲,吾辈中的自豪。

     自那以后,衣兄就成了抚顺市的真正名人,我们也成为了忘年交。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衣兄在,他身边就常聚集一些性情迥异、年龄不等的“文人墨客”。随着他的画艺渐长,名气日升,但他为人的平和、直率、善良、挚诚却毫无二致。他常说,诗以文学语言描绘对象,绘画以笔墨表现生活。我认为:“人世间最可贵的是真情。”故此,他虽然进京多年,现今已是蜚声国内画苑的著名画家,但在丹东、抚顺、沈阳,他曾生活过的地方仍有一大批“老哥们”和“粉丝”。

     古人云:善学者无所不师,善学者又不率而师之也。令人敬佩的是,衣惠春不仅具有博采众家之长的胸怀,而且永葆那股不登人生险峰、艺术最高峰誓不罢休的精神。由抚顺迁入沈阳时,他已逾耳顺之年,按常理,他在沈阳担任辽宁国画院副院长,尽可安享晚年之乐,然而他却出人意料地来了个质的跨越,腾飞进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北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回忆起由沈阳落户于北京这“惊险一跳”,衣兄和他的夫人石丹深为感慨:看来,早就应来京啊!

     宋代李澄叟在《画山水诀》中曰:“画山水者,须要遍历,广观,然后方知笔墨去处。”衣惠春进京后,携夫人“遍游山川,广为观察,历尽艰险,吸纳百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丰富的素材沉淀迸射出绚丽的晚年创作。近几年他先后创作了《华夏山河颂》、《圣地井冈山图卷》、《魂系黄河图卷》、《春江花月夜》、《岳阳楼大观图卷》、《武夷山图卷》等一系列轰动华夏大地、震惊全国画坛的画卷,被艺术界称之为“大器晚成的山水画大师。”

     “人生能有几度春。”衣惠春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春光总会惠顾于他,其实,这得益于衣惠春多年来注重“诗赋、书法、画论、文史、学识”诸方面的艺术修养,才使他在历尽河山揽春色中形成“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才使他的画作“融博大雄浑与清秀典雅于一体”,成为关东派的杰出代表,才奠定了他在中国画坛中的“大风格、大气派、大景观、大境界”的艺术大家的地位。

     声名显赫后,衣惠春并没有被功利所累。记得今年春节前,他携夫人石丹回沈探亲,在一次由沈阳市某领导安排的晚宴上,有一名家住外省的女服务员怀着敬仰且忐忑的心情,试探着要买衣惠春的“一点”真迹。衣惠春的夫人石丹亲笔画了一幅吉庆有余“鱼跃图”,衣惠春又亲笔题词送给了这名女服务员。就当今商品大潮下的“惜墨如金”的名人效应和市场行规而言,这是不可思议的举动,但这正体现出衣惠春夫妇平民布衣的本色和虚怀若谷的风范。

 

艺术人家的情感 

     在我国书画史上,不乏有艺术成就的家族,如晋代的王羲之父子,唐代的李思训父子,宋代的米芾父子,但一家三口,夫妻、父女都是社会认同的杰出画家却十分难得,衣惠春就是这样的艺术人家。

     衣惠春——以擅长山水画而著称,现为国家文化部侨联中国徐悲鸿画院山水画创作室主任。

     石丹——衣惠春的夫人,以擅长油画、水彩、工笔、花鸟著称,现为中国名人书画院创作室主任。

     衣阳——衣惠春的女儿,以擅长花卉、仕女、写意、重彩著称,现为中国三峡画院一级美术师。

     当你走进这个洋溢着笔墨芳香的家庭里,立刻被那种扑面而来的丹青氛围所感染......

     无论是在二十年前,在抚顺市那仅有几十平方米的陋室中,还是在七、八年前沈阳市那间百余平方米的顶楼,以至于现今北京市内较为宽敞的房间内,一进门,从走廊、客厅、卧室、墙壁、橱顶、床尾或者悬挂着一家人的画作,或者堆放着画具。如今,就连衣惠春年仅10岁的小孙女衣嘉雯的小卧室里也设置了一张能折叠的画案。

     衣惠春和老伴石丹早年时均是美术师范专科院校的学生,共同的爱好,同窗的情谊使他们结成“志同道合”的伉俪。两人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生活中相濡以沫,艺术上珠联璧合。尤其是在友朋相聚或者搞画展时,人们常能见到这样一个感人肺腑又可望不可及的场景:夫妻两人各执画笔,依肩伏案,同在一张宣纸上挥毫泼墨,你画老虎,我画雪山;你画丹柿,我添鲤鱼;瞬间,一幅相应生辉,妙趣无穷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夫唱妇随”之作,雀然纸面,跃入眼帘,引起在场人们的一片赞叹与惊呼。

     但凡了解衣惠春的人都对他有这样的评价,说他是一名“多才多艺,重情重义”的长者。艺如其人,在艺术上,他是一个“笔意俱全”的大师,而在生活上,他又是一个“很性情”的人。

     衣阳,是衣惠春唯一的女儿,这位秀外慧中,端庄贤雅的年轻女画家从小就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在她的画作上都大多留有其父衣惠春欣然命笔题写的诗文。从中,可见到家庭生活对她的艺术成果的熏陶。

     如果,我们把西方绘画理解为画家在积累对自然感受经验的同时,也塑造了与自然对立的自我形象,那么,中国画则是将画家内心世界的意绪情感移入自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恰恰是中国人固有的“物我一体”的思维表象和价值取向。

     在衣惠春一家的众多画作中,有一幅“夫妻联袂”的经典之作,成为两人“情感联绵”的真实写照,即由石丹作画,由衣惠春作赋的《鱼乐图》。现直录于此,以飨读者:

    

题石丹《鱼乐图》:

     “临清流,观鱼乐,怡情养性,弃名利于度外,得天趣于心源,斯乐何极。鱼为人类之先河,水乃生命之本源。鱼水情深,相濡以沫,赋人生之真谛。君不见,华夏文明传古今,一条彩鱼绘陶盆。君不见,太公直钩垂钓处,巨石顶上留脚痕。呜呼,鱼乐之,水乐之,乃人之乐。人乐之,则由气和心静而生。古人云,气和铺康寿之路,心静悟万物之理。

     鱼有万千,独鲤鱼与丹青缘深,今石丹写其神趣,余补题之。愿君:得其乐,悟其道吾心足矣。”

惠春2002722日于紫草堂

 

      好一个“吾心足矣”。诗画相融,缘物寄情,非同凡响,寓意深长,让人们从中透视到衣惠春幸福一家由《魂系河山》源于“情系人间”的艺术境界和美好理想。

 

                           作者:丛人    (现任《卫生与生活》报常务副总编辑)

                                                              20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