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成 心 乃 安

 -----衣惠春和他的山水画

弘 波

    中国山水画所以受到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以中国画独特的笔墨形式,表现出云山万里、大河奔流的恢宏气势,并以诗一样的意境,寄托人们对大自然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的人文思想得到体现,人们在欣赏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陶冶。

山水画家衣惠春深谙此理。他凭着自己的才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上无疑是一个成功者。他的许多代表作品中多为大画、长卷。尤其是一批以我国文坛巨子诗词歌赋的意境而创作的作品中,可以清楚看到他的艺术特色。《大江东去》中的群峰起伏,江水奔流;《腾王高阁图》中的清丽色调与浩渺秋波;《天姥山梦游图》中的梦幻般的山海;《春江花月夜》中的“海上明月共潮生”,都在不同的立意中或泼墨泼彩,或轻描淡写,或肌理与笔墨同在,或青绿重色,使作品的立意得到艺术的再现。

长卷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从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和清代龚贤的《溪山无尽图》这些传世杰作中,可以看到长卷传承有绪,为历代画家所重。作为山水画家的衣惠春,对长卷的创作情有独钟。他在六十岁创作的宽五十厘米、长六十米的《华夏山河颂》,就是以吞吐大荒的气势,将自己亲历的祖国五十多处名山大川:长江、黄河、黄山、泰山、峨嵋、华山等自胸臆而出,尽收眼底,气势恢宏;而后又创作了《黄山图卷》、《水仙写生图卷》、《新疆采风图卷》。最近创作的《武夷山图卷》,画家用墨与色、粗与细、巧与拙的对比变化,表达了画家对武夷山奇绝山峰、婉约秀水的倾慕之情。

衣惠春的山水画作品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高格调的文化品味,富有传统意蕴,韵味纯正,这和他的艺术理念密切相关。他把“气韵生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笔墨当随时代”作为自己治学求艺的格言,从中我们看到他尊重传统、继往开来的精神。作品中的时代风采和所形成的个人风格,蕴育着画家对人生、对自然、对艺术的挚爱与真情。

笔墨是中国画艺术的精华。衣惠春的山水画十分注重线的节奏与律动。他总是以情作画,有感而发。“兴来不可竭,挥手落丹青。作画时笔笔生发,在“三长两短用笔节奏的统一变幻中,注重线的方圆、横竖、曲直、硬柔、光毛、与执笔的松紧、高低、虚实、用笔的中侧、顺逆、快慢、轻重,而这一切笔与墨的变化,均以景、情、立意的不同而去演译中国画的笔墨大观。他说,一个好的画家,要在创作中把握住自己的心理、情绪――即内心精神世界,即能抓住灵感,以情作画,大胆落墨又能保持心态,以意求理,精心收拾。《九华胜境图》将传统青绿山水画与壁画的色调相结合;《长白山》等有重彩和更有淡墨;《梁山风骨》、《胡扬绝唱》又以焦墨和淡色相间。从他的作品中,看到画家在笔墨运用中的独具匠心。

衣惠春是一个有追求、有学识、厚积薄发的画家。他出身贫苦,少年学画;青年入艺术专科;中年到中国画研究院深造。五十年来,从未放松对艺术的求索。生活的艰辛、艺术的困惑,都不曾防碍他对中国画的执着。他的足迹几乎遍及祖国各地,在大自然中他饱游沃看、目识心记、旷胸达怀,松形养心,大量的速写和速写题记,默默地记录着这位艺海苦行者的足迹。更为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平常心,不为名利左右,不为世俗所动,潜心读书与创作,并努力不断完善自我。

画家衣惠春是个东北汉子。黑土地给了他豪爽、坦诚与坚毅的品格,也铸就了他雄浑、博大的画风。他虽以山水为本,亦擅长花鸟、人物,多有佳作,并对诗文、书法、史论等努力钻研。  他的作品受到美术界的称赞,  同时受到海内外众多收藏家的喜爱。《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院》、《文化部》、《毛主席纪念堂》及许多博物馆都有他的作品被珍藏。

画家定居北京之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天地。目前画家正在深沉思考,勤奋努力,并立志象白石老人那样“衰年变法”,去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与艺术追求。我们祝愿他成功。

   原载《国画》 2003第四辑